2025年6月,國務院重磅發布《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》,這份關乎民生福祉的政策文件,以醫療資源下沉、縣域醫共體建設、醫養結合為核心,吹響了基層醫療服務升級的號角。對百姓而言,這是提升就醫便利性與服務質量的福音;而對于診所行業來說,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!
機遇一:醫療資源下沉,診所成“基層健康樞紐”
政策明確提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,這讓扎根社區的診所搖身一變,成為資源下沉的“關鍵節點”。在專家資源下沉方面,如今大醫院退休專家開辦診所、多點執業已漸成趨勢。以北京為例,近三年已有超200名三甲醫院退休專家選擇在社區診所發揮余熱,讓基層患者無需長途奔波,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三甲醫院水平的診療服務。
在診所“升級戰”中,政策鼓勵診所引入智能管理系統,電子病歷系統能讓醫生快速調取患者過往診療記錄,精準診斷;進銷存管理系統則可實時監控藥品庫存,避免缺貨或積壓。同時,開展差異化服務成為吸引患者的關鍵,如針對糖尿病、高血壓患者的慢病管理,為術后患者提供的康復護理等。
實操建議:診所可主動聯系當地衛生健康部門,了解區域醫聯體的準入條件,提交申請納入醫聯體體系。與大醫院建立雙向轉診通道時,要制定清晰的轉診標準和流程,確??祻推诨颊吣茼樌薪?。在引入遠程會診系統方面,可優先選擇與醫聯體內部大醫院已合作的成熟平臺,通過定期開展遠程病例討論、專家在線指導,共享上級醫院資源。
機遇二:縣域醫共體建設,診所迎來 “抱團發展”
縣域醫共體就像一張緊密的醫療網絡,將基層診所、鄉鎮衛生院、縣級醫院串聯在一起。診所需在其中找準定位,實現功能互補。診所可專注于“小病診療+健康管理”,當遇到重癥患者時,通過醫共體的綠色通道及時轉診至上級醫院,形成完整的服務閉環。
在資源共享層面,通過醫共體平臺,診所不僅能共享檢驗設備,避免重復購置帶來的成本浪費,還能統一藥品供應鏈,享受更優惠的采購價格。此外,聯合開展健康宣教活動,如共同舉辦社區健康講座、義診等,能擴大影響力,降低運營成本。
案例參考:浙江德清的醫共體實踐極具借鑒意義。當地將診所納入區域養老網絡,診所醫生定期為居家老人巡診,同時與鄉鎮衛生院、縣級醫院共享老人的健康檔案。通過這種模式,不僅盤活了醫療資源,診所的口碑也大幅提升,患者量同比增長30%。
機遇三:醫養結合風口,診所轉型 “健康管家”
隨著老齡化加速,“醫療 + 養老” 的新需求日益旺盛,診所可探索多元模式。在 “診所 + 居家養老” 模式中,配備專業醫護人員為老人提供上門巡診、慢病管理、康復護理服務,搭配智能穿戴設備實時監測老人的心率、血壓等健康數據,一旦出現異常及時預警干預。
“診所 + 中醫特色” 模式則可充分發揮針灸、推拿等傳統中醫優勢,開發藥膳調理、認知癥照護等特色服務。比如,針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,推出包含中醫理療、飲食調理、記憶訓練的綜合照護方案,打造差異化競爭力。
避坑指南:在開展新服務前,診所務必提前申請增設“康復護理”“中醫養生”等相關資質,確保服務合規。同時,購買醫療責任險,明確服務邊界,例如在診所顯眼位置公示不接診急重癥患者的提示,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。
政策紅利已然釋放,基層診所不能再延續“單打獨斗”的舊模式,而應轉向“生態共建” 的新方向。積極抓住醫聯體機遇,借助上級醫院資源提升診療水平;深耕社區健康管理,用心做好居民的“健康守門人”;大膽探索醫養融合新模式,搶占銀發經濟的廣闊藍海。唯有如此,診所才能在這黃金發展期實現破局,迎來長遠發展。
如果您的診所需要一款集預約掛號、進銷存管理、收費發藥、營銷管理、微信服務、數據分析、移動辦公為一體的診所管理系統,歡迎隨時聯系~
關注康博嘉微信公眾號
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