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安全,關乎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,容不得半點馬虎!近日,國家衛健委、國家中醫藥局、國家疾控局三部門聯合發布《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安全專整治行動方案》,一場為期一年,覆蓋全國所有二級以上醫院的醫療質量安全大考正式拉開帷幕,劍指醫療行業現存的諸多 “頑疾”!
1.整治風暴來襲,這些領域成重點靶心
此次整治行動直擊醫療安全痛點,十大核心領域被列為重點整治對象。組織體系方面,醫院主要負責人未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、院科兩級質管體系缺失等問題將被嚴查;制度落實層面,18項醫療核心制度未落實、手術分級管理混亂等情況也在整治范圍內。機制運行失效問題不容忽視,未建立質量閉環管理機制、績效考核忽視質量指標等都將受到監管。
診療行為失范現象更是整治重點,推諉急危患者、三級查房走過場等行為將無所遁形。文書管理亂象中,電子病歷復制粘貼錯誤、偽造篡改病歷等問題將被嚴格治理。院感防控薄弱環節,如違規復用一次性器械、感染暴發事件瞞報,以及隱私保護缺失,像醫務人員違規傳播患者影像資料等,都成了此次行動的“眼中釘”。
2.四階段攻堅路線圖,自查自糾迫在眉睫
專項整治行動有著清晰的四個階段時間表。當下,正處于自查自糾的關鍵窗口期(2025年 7- 9月)!醫療機構需立即行動起來,建立詳細的問題臺賬,針對每個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。自查報告要全面涵蓋組織體系、制度落實、風險排查等多個維度,并制定出可追溯的整改時間表,確保每一項整改都有跡可循。
在此之后,2025年10月-2026年3月將進入集中整治階段,監管部門會開展督查工作,對整改不力的機構進行重點約談。到了2026年4-5月的總結評估階段,國家還會曝光典型案例,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。
3.醫院自救三大行動指南
面對這場國家級的醫療安全大考,醫院該如何順利“通關”?
構建全員責任體系,破解“形式化管理”困局
首先,要落實院長負責制,院長必須擔任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主任,定期召開專題會議,親自抓醫療質量安全工作。各業務科室設立質量管理員,建立起院科兩級責任清單,明確每個人的職責。同時,進行績效考核改革,將醫療質量指標納入績效分配,改變以往“重業務量輕質量”的不合理分配模式,讓每一位醫務人員都重視起醫療質量。
筑牢核心制度防線,杜絕“紙上制度”
18 項醫療核心制度必須嚴格落地,首診負責制、三級查房制、手術安全核查制等制度要切實執行。建立雙核查機制,對四級手術、危重患者實行主治醫師和主任醫師雙查房,確保診療安全。針對電子病歷,要設置復制粘貼鎖定功能,實行修改留痕管理,還可建立病歷質控 AI系統,自動識別異常書寫模式,從源頭上杜絕文書管理亂象。
建立風險防控閉環,扭轉“被動應對”局面
鼓勵醫務人員主動報告不良事件,建立非懲罰性報告制度,讓隱患能夠及時被發現。應急演練要常態化,每季度開展急危重癥搶救、醫院感染暴發等場景演練,提升醫院的應急處理能力。在患者隱私保護方面,診室檢查區實行“一患一室”,電子病歷實行水印追蹤和權限分級,全方位保護患者隱私。
4.刀刃向內,向管理要安全
回顧2023-2025年“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”,制度落實不到位、基礎質量不牢固等深層次問題逐漸暴露。此次專項整治就是針對這些“頑疾”的精準打擊。到2026年5月總結階段,國家將對整治中發現的典型案例進行全國通報曝光,形成強大的高壓震懾態勢。
不過,醫療質量安全的提升也有成功范例。某三甲醫院在完善術前評估制度后,手術并發癥發生率下降35%;建立非懲罰性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后,隱患上報量增加4倍。這充分證明,只要認真落實整改,醫療質量安全就能得到顯著提升。
此次整治行動方案不僅是高懸在醫療機構頭上的監管利劍,更是醫院提質增效的行動指南。在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的今天,醫療安全已成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生命線。這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,必將重塑中國醫療質量安全新格局,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安全、更優質的醫療服務!
最后,我們是為廣大醫療機構提供智慧醫療系統的服務商,如果貴醫院需要智慧醫療HIS系統、智慧管理HRP系統、智慧運營HCRM系統,歡迎您隨時溝通~
關注康博嘉微信公眾號
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